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我再一次看了《我的县长父亲》一文,感触颇多,这位父亲对儿女“无情”“抠门”“一根筋”,但却又是人民爱戴的“清官”“好官”。但我第一次读时只认为父亲是很“绝情”的人。为什么读它?或许是因文章标题与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我的区长父亲”作品名类似,引发了我的好奇。
在我看来,文章以极其朴实的文笔描绘了“县长父亲”几起几落的平凡事迹,用129本日记呈现出了在当时背景下的一名党员干部“严以修身”“廉洁立世”“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对于现在的党员干部来说,“县长父亲”的廉洁修身值得学习更具有启发意义。
读完整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父亲”的大爱之心。“小家”与“大家”的取舍,党员干部的父亲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幼时的他认为父亲“无情”。但不知父亲是用行动诠释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精神。
父亲的大爱之心就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爱国的情怀。身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有大爱之心,关键时刻,可以牺牲自我、顾全大局、不苟私利,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其次须立足本职、带头奉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
“父亲”的心有所畏。面对家人的请求、组织的照顾、党组的报告,父亲用朴实的语言在权力面前保持了心有所畏。《菜根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就是我们要有谨终如始、安不忘危、秉节持重的态度。
“县长父亲”的心有所畏就是要我们时刻保持政治上坚定不移,做政治上的清醒者,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面前无所畏惧,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其次要盯紧“小心思”,拧紧遵纪守法的“螺丝”,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的朋友不交。正如“县长父亲”所说:“权力是人民给的,没有政策规定的事,咱不能做。”
“父亲”的严以修身。驻村时,打扫老人院子;为摸清村民困难情况,掐着饭点去;县城大涝,不顾身体安危,率领人员到现场处置;三年困难时期,家里揭不开锅,却给烈士亲人汇款;公社当炊事员时,工作两年从没吃过食堂一顿饭等等,“县长父亲”的一点一滴诠释着严以修身,也表达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至上,为人民谋利益。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对自己如不严以修身,必然使自己走上腐败堕落的深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我的县长父亲》给我们树立了严以修身、廉洁立世的典范。
廉洁是为人的本质。党的二十大闭幕了,也宣告了我们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昂首向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以“县长父亲”为榜样和楷模,进行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作为一名光荣的煤矿事业奋斗者,也必将时刻铭记严以修身、廉洁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