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爷,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在年轻时代曾作为农民代表去海南学习两杂制种。
那是1969年,榆林地区让各县组织人员学习两杂制种,外爷有幸作为农民代表跟随神木县赴海南制种队参加学习。他们于1969年秋天前往海南岛,秋天播种,来年春天收割,将制成的杂交高粱种和杂交玉米种运回神木县,提高全县的高粱、玉米产量。学习完毕的外爷瞬间成了全村的红人,他将学习到的杂交技术与嫁接技术传播给村里人,号召大家科学务农,提高产量,为当时农村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助推作用。而每当农活结束,村里人总是缠着他讲述前往海南岛一路的所见所闻,而有文化的外爷,总是侃侃而谈,绘声绘色的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沿途的趣事,村里人百听不厌。在那个文化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外爷的海南之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点缀着农村单调匮乏的文化生活。
外爷为何有文化?是因为早年的学堂生活,开阔了他的眼见,让他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在家干活时,他总是打开收音机,边干活边听广播,听新闻,听评书,听所有可听的内容。而农忙结束,他总是翻遍整个村庄去借阅书籍,而他从广播里听到的,从书里看到的,就变成茶余饭后他给孩子们的“广播”,而他的孩子们也喜欢上了他肚子里讲不完的故事。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因经济匮乏、思想落后,村里读书的女孩子很少,而他却省吃俭用、辛苦劳作,坚持让他的两个女儿读完高中。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在他的培养下,双双考入中专,成为了拥有“铁饭碗”的人。
现在的外爷已年过八旬,但他身体健硕,人老心不老,在孙子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平板电脑上网,没事时会在电脑里看看戏,听听歌,聊聊微信,关注国家大事。他说,他生在了好时代,能让他见识这么多的新鲜事物,并且能接触到网络这个神奇的东西。他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给大家讲述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评论国家发生的大事小事,为儿孙们生活中的问题答疑解惑,虽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生活,但每天因外爷在微信群里的召唤,我们的心总是紧紧的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