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望着暑假快点到来,然后坐着长长的火车,去看在煤矿工作的父亲;
长大了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开着小轿车、穿着大风衣、梳着大波浪;
工作后我和父母住在山坡的窑洞里,梦想着有一天能住在楼房里……
1988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连续赶上两次煤炭低谷,每月拿着仅仅够生活费的我,才知道了现实有多残酷。2008年,陕北新煤田开发与建设的号角吹来,我毅然决然的加入北移大军,成为北移中的一员。
第一眼的张家峁
初到张家峁,站在公司的大门口我又一次怀疑自己的选择。难道我错了吗?抛家舍业,丢下残疾的父亲,多病的母亲,正上高中的儿子,不就是听说这里是现代化矿井,这里工资高吗?视线逐渐模糊,在同伴的招呼声中,拖着行李袋,迈进公司大门,第一脚感觉脚下绵绵的,低头全是沙土,我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住进了租赁的民房里。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无撤退可言。从此,开始了“北漂”之旅。虽然生活条件差了点,和想象有距离,但是现代化矿井的设备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认真学习设备的性能、了解设备的智能操作流程……我们要努力,争取让我们的现代化矿井早日运行。
再看我的张家峁
时间来到2016年,也是公司建矿十周年。再看此时的张家峁,已经高楼矗立,年产量由600万吨升到1000万吨。位于东西山脚下的两栋职工公寓大楼,远远望去一扇扇窗户闪闪泛着光,密集的聚在一起。职工们身着统一的的工装在蓝天下昂首阔步,活泼可爱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漫步在杨柳飘飘的考考乌素河岸边。
在工业广场的围墙下,一排排整齐的小轿车停放在那里,就像列队待检的士兵,在职工宿舍里,听到最多的就是我在西安买房子,我家孩子转学到西安了,我的房子装修差不多了......这是我们这些北移人的收获。
如今我的张家峁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如今再看我的张家峁,已经迈进了智能化新时代。8.0m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成套设备已经稳定运行,职工培训升级为AR/VA智能化培训,模拟现场,场景在线,井下作业都是远程控制智能操作,安全高效。
十年磨一剑,十年铸辉煌,如今我如愿在西安买了房,给自己和儿子买了车,曾经的梦想在漠北高原,在毛乌素沙漠的张家峁都实现了,这一刻,我双眼模糊,这一刻,我心怀感恩,唯有努力工作,立足岗位,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