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延安纪行
发布日期:2023-03-21    点击量:1269   作者:王永耀   来源:
字号:

时令迈入春分的门槛,陕北高原的春天还没有完全捧出身姿。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悠远的山脊还有几许苍凉,川道里几树桃杏花开了,让这座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城市多了几分明色。杨家岭和枣园是中央革命旧址,这里僻静宁谧,庄重雅致,不由地让人肃然起敬。园里枣树、梨树、榆树和国槐裸露着生铁般的树皮,银杏树高大挺拔,挂在树上干枯的叶子让人感受到它从春越夏至秋时的辉煌,松柏树托举出浓重的绿色。大家紧跟导游的步伐,认真耐心聆听详实的讲解,拾阶而上,怀揣敬畏之心瞻仰革命先辈的旧居,通过所看所闻所感体悟、回忆那段苦难而沧桑的岁月。在中共七大会址,同事们驻足观赏,观看一帧帧照片,浏览一幅幅史料,触摸一张张厚重的桌椅,了解参会代表基本情况,细品文艺座谈会精彩片段,心灵沉浸在红色信仰的浸润和洗礼之中。宝塔山下,总理桥如彩虹飞架,摩崖石刻上书法遒劲雄浑,一排排新式的窑洞无声伫立着,像高原一双双眺望的眼睛。当我们登上宝塔山,城市的容颜尽收眼底。宝塔玲珑巍峨,成为中国革命红色的精神象征和标识,穿越了历史的烟尘,讲述并见证着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索性登临高处的摘星楼,摘星楼是北宋范仲淹驻守延安主持修建的瞭寇台。站在楼宇前俯瞰大地上的事物,脑海里倏忽滑进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吟咏。我们在红街踱着步,谈论、追述着延安精神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也感叹延安日新月异的繁荣和发展。

太阳敛去灼眼的光辉,暮色徐徐笼罩下来。按照既定的安排,大家需要观赏大型历史情景剧《再回延安》。这部历史剧以老红军宝顺的回忆日记为线索,通过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革命斗争、建设新中国等场景全景式呈现了革命先辈为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抛洒热血、战天斗地、不屈抗争的伟大历程和崇高信念,观众有默叹的、有敬畏的、有折服的、有潜然落泪的,看到精彩之处,大家不约而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宝顺的一句话:“他喜欢旗帜的颜色,那是红,那是火,那是喷薄的岩浆,是生命最耀眼的色彩”。我想在那样恶劣、艰苦的条件下,支撑他们勇毅前行、献身革命的正是这流淌在骨血里的红色精神。

翌日,我们就着春晨明媚的阳光,瞻仰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雄伟庄严,恢弘大气,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双手叉腰标志性动作的高大铜塑赫然映入眼帘,鎏金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字样灼眼夺目。集体合影后,整齐有序地进入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一楼大厅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白求恩的大型浮雕衬着暖色调的背景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纪念馆完美呈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程,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军事、文化等内容涉猎丰阔,是记录、反映延安红色革命最博大丰富、

最有价值的宝库。

时光是一名睿智的老人,他检阅、洞察着世间的一切,匆匆便进入下一个里程。我们在大地每个坐标上行走、挣扎、奋进,但永远走不出最美的痕迹。如果能发现明亮的事物和它所蕴藏的美,能有所感悟和收获,便称得上不虚此行了。汽车疾驰在高速路上,这个城市以及身后的景致逐渐模糊,但那一抹流动的红色却更加明晰、熠熠生辉。

                                                                  2023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