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延安之行
发布日期:2023-05-01    点击量:1101   作者:贺剑   来源:
字号:

巍峨的宝塔山、绵柔的延河水,怀抱着这座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它已不再是一个地名、一座城市,已然成为一种精神的灯塔,依然为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每次延安之行都会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震撼、洗礼、升华,今日之行依旧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革命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三年,从1935年至1948年,这十三年期间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生活足迹,我们满怀景仰地驻足在杨家岭的窑洞旁、聚集在党的七大会址中、缅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透过一个个红色遗迹的传承,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成就。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看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简陋的故居我不禁感慨万千,狭小、阴暗的窑洞却心系全中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昏暗的油灯,斑驳的桌椅,却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光辉著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七大会址,老师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室外教学点,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都是在生活、生产的间隙甚至是在战斗中的间隙进行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席地而坐创造的理论,造就了今天的伟大的中国。就在这个礼堂里,出席的755名代表,代表了当年全党121万党员,总结了八年的抗战经验,建立了新中国的正确纲领和策略,批评了党内的错误思想,阐明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前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雄伟震撼,尽显人民领袖的风采,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脊梁。在纪念馆中陈列了不同时期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的为我们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现了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在延安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百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党的领导,百年沧海桑田,不老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让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也让我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