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PPO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突然宣布关停解散公司,CEO刘君解释,因为公司的营收支撑不起芯片研发,跟大家的工作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消息一经散播,有两个引人深思点。一是哲库员工证实了关停的真实性,并表示“挺可惜的,都快回片了。”(回片:指生产厂家或单位根据设计把芯片做成样片送回。)二是,不少芯片公司和IT大厂争抢起了哲库裁员的3000员工。
裁员在缺芯的大背景下,成为应时势被迫之举。国内手机一直处以缺芯状态,以华为最早爆出新闻可知,国内芯片一直被美国卡脖子。在华为断芯三年里,任正非顶着压力投入巨资研发麒麟芯片,以及鸿蒙系统,让国人能缓口气。但其实,我们依旧处于被掐脖子中,因为芯片研发最大的难题是没有能加工制作的相关设备,麒麟芯片设计的非常符合国人情怀,但生产还是需要找三星和台积电这些厂家代工,因为关键设备技术我们还没有,如光刻机。
曾经,有人吐槽华为手机的价格太贵,却看不到他们想要突破封锁线,所需的巨额研发投资。现在看到哲库解散公司,方知华为的不容易。中国各品牌手机在芯片、系统方面的研发,他们都走出了这一步,但同样收效甚微,成绩较为理想的也就华为一家,这再次证明当时华为自主创新所面对的压力。
刘君讲话中的那句“自古多情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虽然失败,却不找借口装可怜,不掩饰不甩锅。被裁员的3000员工,后续被各大研发机构,或猎头公司抢着接收,抢人大战反馈给外界信息是,在行业不景气不乐观时,想要走出封锁区,人才加持、资金投入,二者缺一不可。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俨然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芯片的自研之路尚且如此,中国的半导体崛起当中的曲折和难度可见一斑。
出师未捷身先死,哲库让人惋惜的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吾辈当自强,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强之路催人奋进,也许我们成为不了多面开花的怪才,但只在一个行业内深扎进去,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平凡人也有“炼成”行业工匠大师的可能。
全球化的形成依然在加速,愿我们扎根各行各业,用接纳的心态去学习、去创新。毕竟,唯有自力更生才有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