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闲聊人工智能(AI)技术
发布日期:2023-06-26    点击量:1099   作者:张涛   来源:
字号:

近年来,不论各行各业最热点的非“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莫属,有了带头人,各行各业都“卷”起来了。农业不搞数字化,如何成为新时代新农人;企业不搞智能化,如何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地方政府不搞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如何以建设数字经济新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为数字化、信息化,行业中的整个业务过程被数据化地记录下来,并被机器系统反复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最后因为比人更加专业而反过来指导人。

因为智能化、智慧化,数据信息越来越完备,机器系统越来越智能,二者逐渐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机一体”世界,最终终极模式的人工智能诞生了。

人工智能(AI)技术逐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大家被迫与之熟悉、融洽。虽然现阶段的AI技术只能算是智脑阶段,但随着受众体验用户的增多,大数据基础被逐步夯实,人和机器之间的语言裂隙逐步被填平,并逐步走向无差异或者无法判别差异。

新事物、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总是伴随着未知的风险与变革,大数据时代家庭成员的信息很容易通过外卖、快递、手机导航、人脸识别认证等途径泄漏。提到AI技术,大多数人对其概念还比较模糊,但使用者数量却并不少。随着AI技术演变,会给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未知的风险,给不注意保护隐私的用户敲响“危机”的警钟。

例如,各软件中的直播带货被AI技术攻占,用户端的我们美美地欣赏漂亮博主辛苦地讲解带货,甚至被博主的经历等感动得一塌糊涂,却不知网络这边的直播间没有一个真人,全是AI生产的虚假博主,可见AI技术生产的视频多么的逼真和难以防范。

例如,抖音里经常会刷到的AI技术视频,有小伙子用AI技术把老丈人照片用在小孩身上,有身边朋友用AI技术把自己变成某影视经典片段里的主角,也有朋友用AI技术把自己变成歌手演唱片段中的歌星,更有使用者用AI技术把自己孩子的照片转换成艺术风格的绘画。经过AI换脸的“朋友”,容貌变得很像,声音变得很接近,不熟悉者很难辨别真假。

有人模拟过,假如这项技术被恶意者用在拐卖诈骗上,采用AI换脸技术变成孩子的家长,就连家里老人的方言也有AI技术赋能,从而模仿对话,最后冒充家长通过手机联系幼儿园老师将孩子拐跑,导致儿童被拐卖的概率将直线上升。虽然现在还未出现关于AI拐卖诈骗新闻报道,但其他AI“作恶”案件频发,仿如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般。如AI电信诈骗,受害者被换脸后用在系统软件人脸识别上,导致银行卡、微信钱包里的钱被诈骗。

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有可能出现对人类不利的发展方向,防止失控就需要拥有先进AI技术的国家通力合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制定规则。”

为确保人工智能(AI)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本月国家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制度终归是制度,大多时候总是落后现实状况半拍,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而相关的防范技术措施就不得不思考和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