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从“采煤”到“采数据” 锻造矿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日期:2024-09-15    点击量:665   作者:韩培强   来源:
字号:

“之前矿工作业拼的都是体力,现在全靠技术和数据。”2008年就来到公司的孟永鹏,在井下干了近16年,见证了从人工掘进到自动化快速掘进开采、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化开采的巨变。他怎也没想到,当年拉架、移架、推溜、扛柱、挂单轨吊,全靠人工,一个班几十个人都忙不过来,如今坐在电脑旁,动动鼠标键盘就能搞定。

 近年来,公司全面锻造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煤炭资源智能-绿色-高效开发,深度挖掘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修复技术体系、研发构建煤炭柔性生产与清洁低碳利用三化协同发展模式,主导传统煤炭产业深度转型,实现了从“采煤”到“采数据”的迭代。“数智开采”“智慧科技”“智力工人”……逐渐成为公司矿工们交谈的热词。

集中调度显高效

  来到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仿佛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一块巨型电子屏幕,将各类智能化综合管控指标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显示屏前操作的工作人员一边紧盯生产现场,一边告诉记者,现在随着公司智能化深度推进,仅一个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子系统就可一键启动800多台生产设备,从而实现了从原煤生产到商品煤自动化装车的流水线作业。 记者亲自体验到下井作业全过程被数据1∶1还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这些都是张家峁矿业公司规划实施的GPU计算节点和数据综合治理在发挥作用。

222.jpg

公司以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为支撑,采集了掘进、主煤流运输、辅助运输、安全监测、智能选煤等多个系统,采、机、电、水、运、通、洗、销全生产链数据进行集成,实现智能化作业占比达80%以上,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产作业安全水平。公司机电技术管理中心智慧化办公室主任王海说。

 

过去,地质技术人员去现场测绘的工作面构造图均为平面图,信息数据独立且不够直观。如今,有了4D建模技术,各项地质数据可精准展示巷道、煤层、陷落柱等处隐蔽致灾因素,经过智能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的升级改造,对GIS平台进行技术迭代,可实现地质模型动态实时更新,为灾害治理、生产作业提供数据支撑。

工业互联增内涵

 在公司负责智能化建设的高工韩培强介绍说:“目前公司已建成了涵盖地质保障、采煤、掘进、主煤流运输、通风、供电与供排水、安全监控、经营管理等13个场景的智能化系统,所有系统智能化作业占比80%以上,所有采煤工作面都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所有机房硐室达到“无人值守”标准,大批机器人在矿井投入使用,把职工从繁重、高危的岗位解放出来,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工人占比逐年下降,而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智力工人竞相涌现。”

如何锻造矿业新质生产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近年来,该公司实现从采煤采数据的转变,通过布局全面感知与高速传输网络、实现5G、4G、Wi-Fi主流通信井上井下全覆盖,灵活链路负载、监测可视化运维管理,打通 了数畅其流”“数据共享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接口协议; 利用云大物移边智联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结合实际场景应用,加快开展数据治理相关工作; 通过研究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了数据标准体系,涵盖了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部领域。

他们坚持以智能科技为引领,按照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的思路,建成 了煤矿一张网”“数据一片云 运营一大脑”“资源一视图N个重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体系。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持续向新而行”“向实发力。 智能化装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迭代,工业互联网的高效互联,有效促进了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加速推进矿井减人、换 人、替人转型升级,煤矿由原来的人-机二元架构升级为物理空间-数字空间-社会空间三元世界,生动地诠释了煤矿从“采煤”到“采数据”工业互联的内涵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三化协同促转型

公司持续开展煤炭资源智能-绿色-高效开发,深度挖掘生态智能监测-预警-修复技术体系, 脚踏实地笃行致远研发构建煤炭柔性生产与清洁低碳利用三化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形成煤炭新质生产力,主导传统煤炭产业深度转型,为煤炭工业整体形象带来根本性变革提升。最终实现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减法,逐步在生态环保管理上呈现乘法的效果。

数智化技术对于绿色化发展具有放大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公司抓住数智化技术这个关键,建立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 就有望不断延伸数智化技术在传统煤炭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升级、生态协同融合方面的应用宽度和广度;打通传统煤炭产业与绿色化技术通道,有助于加快推动绿色技术、绿色工艺在煤炭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数智化煤矿实现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建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