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季雨水增多给矿井防治水带来的压力,地质防治水部严格落实煤矿防治水主体责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以实现水害“零事故”为目标,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技术监测等举措,筑牢矿井安全堤坝,紧守安全生产底线。
精准测量零误差 严控掘进“生命线”。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放线过程中的细小偏差都会影响掘进的方向偏离。在各掘进工区放线期间,为保证巷道掘进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小组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布设巷道掘进的中腰线,在井下现场的第一步便是检核导线点成果,确保坐标系统准确和可靠。在放线过程中,每一位成员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对仪器和棱镜进行对中整平,并详细记录观测成果,保证观测成果正确和有迹可循。在放线的最后步骤,主测人员根据观测成果计算中腰线标定数据并进行验算,指导前视顺利完成中腰线的标定工作。
定向钻探千米穿层 精准护航巷道安全。该中心深入贯彻落实"预测预报、有掘必探"的防治水原则,创新构建"钻探+物探"双验证体系,通过"一孔多分支"定向钻探技术实现采空区积水精准疏放,成功达到"零积水"标准。在超前探测工作中,采用千米级定向钻机实施"长探长掘"作业模式,充分利用千米级定向钻机在钻探方面的优势,有效缩短探放水硐室的施工周期,降低钻机搬迁及面层转换的成本,并灵活规划钻场位置,以增加允许的掘进距离,此外,通过实施随钻测量技术,实时监控钻孔轨迹,防止钻孔偏离预定设计轨迹,从而避免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
精准培训强技能 严把防治“素质关”。该中心将人员素质提升视为矿井探放水治理的关键支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重点聚焦于煤矿老空水防治技术、水文地质条件绘制、定向钻探、承压水防治、地质构造综合探测等方面,全面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业务技能,为矿井防治水治理管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进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此外,各业务主管通过参与区队班前会、深入井下现场等途径,详细了解各队防治水的具体情况,收集异常信息,并提出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