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新闻采风||一点青春气,书写煤海情
发布日期:2022-08-17    点击量:1497   作者:张永涛   来源:
字号:

无奋斗不青春。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到技术标兵,一路走来,他以敢于奋进,勇于拼搏的勇气,执手绘就着自己的青春和使命,他就是陕西省首届“三秦工匠杯”综采维修电工一等奖获得者李小龙。

谈到李小龙,掘进一工区的职工们都尊称他一声龙哥,他虽然只是掘进工区的一名普通职工,但过硬的技术让身边职工由衷的佩服。

还记得在2-2煤连采工作面掘进时,工作面久益连采机在掘进期间,突然出现通讯故障,自动停机无法启动。区队值班室接到通知,刚上早班升井的李小龙立即重新换上工作服,迅速到达现场和现场司机丁秀峰了解情况后,通过分析,迅速锁定故障点在智能型电流互感器HCT上,通过十多分钟的抢修,连采机试运正常,他的神速赢得了当班人员的热烈掌声。

“秀峰你发现没,最近连采机机体带电,每次割煤手触碰到机体时,有触电的麻麻感觉。”中班连采机司机王建峰说到。

“就是,不知道啥情况。”晚班连采机司机丁秀峰说。

2021年的一次零点班后,刚好路过值班室的李小龙听到他们说的情况后,立即上前进行了详细询问,便又急匆匆跟着上早班的班组一起下井,通过仔细分析,他把电机、变频器、机体用导线连接在一起之后,在变频器的输入电源端增加了一个感应电浪涌滤波器,把滤波器的接地也连在一起,进一步对电机的感应电进行吸收、泄放,让供电更加安全可靠。

“别顾虑,按照标准放手去干”,“没事儿,我们从这几个板块逐一分析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这是李小龙对工友们常说的一句话,正是他的鼓励让新入职电工王艳斌,在处理设备故障的过程中,有了“定心丸”。

人才培养有周期、成长有规律,刚入职的电工正处于积累经验的关键期,为此李小龙自制电路模型,成立电工小组,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电工小组成员自主学习。

为提高工区整体电工水平,他积极组织开展电工理论培训,为职工细心分解电路图,在井下通过手把手的教导,由他带领的电工王艳斌、王永永、高雄等,已成为工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不用扬鞭自奋蹄,走进李小龙的宿舍,映入眼帘的是桌柜上自制的配电模型和墙上的电路图,书桌上翻了无数遍的设备资料书早已泛黄,那厚厚的笔记本见证着他挑灯夜战时的孜孜不倦。

作为工区的一名维修电工,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数年来,他带着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工作初心牢牢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茁壮成长。这就是一名煤矿工人朴实的真实缩影,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韧劲,书写着煤矿工人青年一代的志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