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选煤厂设备在智能化建设中不断升级,工艺不断完善的良好形势下,积极强化设备精细化管理,根据矿井原煤生产情况对筛板、分选密度及时调整,大大提高了分选精度,保证了精煤率,为降本增效,管理增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每一台设备都要精心呵护。“我的日常工作其实和月嫂照顾小孩差不多,照料好设备就像照料好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机器也是有生命的。”十几年来,该厂职工始终把维修设备的责任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在日常维护中,他们肯动脑筋,勤于观察、善于创新,个个练就一手检修“绝活”:眼观、手摸、耳听。“眼观”,在设备运行中,通过观察口观察筛分情况,初步判断筛板是否堵塞;“手摸”,在设备巡检中,对减速机等通过徒手测温与测温枪温度上下波动相差1-2℃;“耳听”,通过耳朵听设备运行情况,从而判断设备是否有异常情况。
一台一档提升设备健康指数。一设备一台账成为该厂各设备的“身份证”,从设备进厂开始,对设备的各项信息就开始登记造册,方便日常管理。在发挥原有的设备全生命周期“身份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日常档案”,把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时间、检修时间、容易出现的问题情况等信息都详细记录;创新推行“一台一档”设备管理,为每台设备制定专属的标签,现场巡检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检修、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设备健康指数。
修旧利废集约显成效。“看看这些旧件,经过我们的组装,又是一个皮带秤防爆显示器仪表箱,重新投入‘战场’,使用起来和新的没有啥区别,一个能节约3万元左右。”该厂车间主任指着旧件组装好的皮带秤防爆显示器仪表箱说。
该厂以“设备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为契机,全体职工一直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立足本职岗位,围绕降本增效想办法、做实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由“要我节约”转变为“我要节约”,,坚持“能修不舍弃”的原则,既节约了材料费用又提高了职工维修技能,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节约意识和创新创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