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沿着毛乌素沙漠一路向北,来到神木市北郊的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智慧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国家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名单里,陕煤集团占了7处,其中陕北矿业公司有3处,张家峁矿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领航,为矿山发展赋能
走进张家峁矿业公司智慧化调度指挥中心,仿佛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近5米高的4K高清液晶屏,让近千米深井下的采掘、运输、检修等情况一目了然,整个矿区是“透明”,而这就是张家峁矿业公司打造智慧矿山最直观的感受。
“和以前相比,现在我们在各个生产关键环节的把控上能做得更好,考虑得更全面。有了智慧驱动,矿山正在走出新的步伐。”张家峁矿业公司智慧调度中心调度员杨坤说。
作为一座国有现代化煤矿,张家峁矿业公司将科技作为驱动矿井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陕煤集团“智能矿井、智能矿区、一流企业”的战略布局及陕北矿业“二优三商三打造”总定位,围绕“创建世界一流智慧煤矿”目标,大力推进“四化”建设,让煤炭生产“无人胜有人”。
智慧赋能,让职工“慧”享幸福
“主运输胶带输送机确认无误、101上仓胶带输送机确认无误,可以开车……”在接到皮带巡检工检修正常的汇报后,张家峁矿业公司分控中心操作员按下分控台的“一键启动”按钮,随之地层深处一条条如同“巨龙”般的胶带输送机被“唤醒”,一吨吨乌金被运往煤仓。这一切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兴奋万千,“告别脏兮兮的工作服和噪杂的作业环境指日可待,马上就能轻松、体面地采煤了!”
坐在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中心内,就能操控井下生产,煤矿人盼望的井下“无人化、少人化”从梦想变为现实。智能化控制让职工们由“台前”转为“幕后”。而通过减少工人操作,降低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目的,也为“无人则安”奠定基础,有力夯实了煤矿安全生产根基。
智慧提效,让矿山“机进人退”
“2-2大巷温度为25摄氏度、胶带输送机运行正常、无异响……”这是来自公司2-2煤胶带输送机机头的“新员工”,巡检机器人的工作汇报。巡检机器人利用先进的无线移动通讯技术,搭载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巡检现场的图像、声音、红外热像及温度、烟雾、多种气体浓度等参数,模拟实现巡检工巡检作业。
“以前,我们的巡检工每天都要在2-2煤大巷巡检。大巷里又黑又湿,巡视一趟要走1个小时,汗水都能把工作服打湿,而且光线不好,有一些安全风险。现在,检修人员在地面远程操控巡检机器人就能完成安全巡检,巡检时间由1个小时一趟减少到30分钟一趟,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机运队队长邵海洋说。
工作智能化,效率提上来。这些都是智能化在张家峁结出的丰硕果实。截至目前,张家峁矿业公司已初步建成智能通风、快速掘进、智慧中心、融合通讯、智能运输系统智慧煤矿建设50余个子系统,实现了生产全系统一键启动、一键智能测风、多系统信息融合感知,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矿山格局已逐步形成,智慧矿山的“煤”好未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