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全矿井智能化运行: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为啥能脱颖而出?
发布日期:2021-10-28    点击量:1319   作者:王小利   来源:
字号:

    10月1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彭苏萍、何满潮、武强、王双明等院士专家,在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对“张家峁智慧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矿井建设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意见提出:该项目成果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4件,发表论文13篇,制定团体标准2件,实现了全国首个生产矿井的智能化,为我国智能化煤矿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示范。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2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宣布,张家峁全矿井智能化运行正式启动。  



    两年十月:迎来高光时刻  

    “这两年把人忙扎了。去年10月的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今年10月的建设成果鉴定、发布、推广会,都是全国性的会议,这提升了公司在煤炭行业的影响力。” 张家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安说。  

    三年前,由王国法院士团队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的“张家峁智慧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矿井建设项目”启动,经过8个单位协作攻关,取得成功。现在,实现了92个在用系统的数据服务集成和运营决策优化,成功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全煤矿智能化示范标杆,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世界一流的智慧矿区。继智能开采、快速掘进、智能矿井之后的张家峁智慧矿区样本,创品牌、树旗帜,又一次引领了煤炭行业的新方向。  


    定准方向:把住煤矿发展的关键  

    “建设智慧矿区,是张家峁人决胜自我的挑战。”这是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作为第一批北移人,他们时刻践行着北移精神。2019年初,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面对缺少顶层设计指导、缺少权威的标准规范、缺少成熟的技术路线、缺少成功的经验等困难,毅然启动了智慧矿区的建设。  

    2020年4月,公司把智能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设立了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实施挂图管理,列出工作清单,实行智能生产、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三个阶段性工作目标梯度推进。  

    仅仅三年时间,公司在煤炭行业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抓住了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发展的机遇,确定了顶层设计、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全面接入的整体规划,遵循了打通信息壁垒、铲除信息烟囱、消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形成了“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管理智慧化”的建设思路。   

    由此开始,公司实现了脱胎换骨,实现了从采煤炭到采数据的转变。现在,公司所有系统智能化作业占比80%以上,矿井累计减员345人。2021年2月,公司将一线区队原有的“三八制”生产作业模式,调整为“三六制”生产作业模式,取消了零点班作业,使煤矿采掘一线生产单位职工正式告别大夜班,同时实现了“减时不减量、减班不减产” 。截至10月15日,矿井实现安全生产4522天。这是张家峁公司建设智慧矿区以来发生的显著变化。  


    全矿井智能化:从理想变为现实  

    在张家峁矿业公司,智能向智慧转变的纪录,一直在刷新着。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和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公司在智慧矿区建设中打造了全煤第一个全矿井智能化示范标杆和全国第一个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矿井标杆,建立了智能化煤矿管理体系建设标准,构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综合智能生态系统。  

截至2021年9月,公司智慧矿区建设包括了安全生产、政工经营、生活服务、园区建设等方面。建成了涵盖信息基础设施等13大系统,共计50个智能化子系统。  

    公司智慧矿区建设为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项目建设取得了12项首创性创新成果,开创了生产矿井智能化升级新模式。  

    生产系统上,首创5G+智能化煤矿多系统应用场景,构建了14301透明化综采工作面;研发了世界首套1.1m硬煤薄煤层大功率高效智能化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首次研发了智能化快速掘进系统,掘锚一体机激光长距离精准组合导航系统属于国内首创;研发了国内首套煤矿智能通风管控系统;首创了回风巷移动巡检仪;首次研发了辅助燃油物料车和锂电池驱动人车无人驾驶系统及智能调度系统;首创“智能工厂”全新生产模式。  

    管理体系上,首创工业互联网+综合管控平台技术管理模式;首创煤矿生态环保管理系统;率先在行业内落地AI人工智能+煤矿人员作业行为智能辨识安全管理系统;研发了西北第一套煤炭智能化远程装车系统。(王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