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惬意的三月,阳光映照而下,公司广播站阵阵歌声传来,“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是啊,暖春三月,不止于阳光、微风还有长存的雷锋精神。
总有人觉得雷锋精神和雷锋事迹都太过于“高、大、上”触不可及,自己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根本无法上升到“雷锋精神”这么高的境界,可当你真正去细细了解翻阅雷锋的事迹时,他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我们日常中所见所闻所做的一些简单的事情。可能源自于你为其他同志的一次技术讲解,也或许是你刚好看到了墙角的垃圾顺手将它捡起,传承的雷锋精神不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一切吗。
记得有段时间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同志,没有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可我们扪心自问,三月过去了以后,身边互帮互助的故事就每天不在演绎了吗?默默坚守岗位的边疆战士、煤矿工人就放弃平凡的岗位和付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更像是一种奉献、帮助和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我们每天在岗位上的坚守不也正是一种“雷锋精神”的体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当雷锋写下这段话时,我们无法清楚他当时心里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但时至今日,我认为,“活雷锋”这个词不正是对“雷锋精神”和这句话含义的一种理解与表达,各行各业涌现而出的一个个“活雷锋”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在诠释着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一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决然的踏上前往武汉的动车,让人感动;又如2021年河南洪灾,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们奔赴千里抗洪救灾,使人落泪;也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们精心帮助外国友人彰显大国风范,叫人振奋;这一刻的每个人都是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雷锋化身。平凡的工作会涌现“雷锋”,伟大的事业也会涌现“雷锋”,只要甘于奉献,勇于吃苦、坚韧执着,散播着正能量,那么“雷锋”就在身边。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雷锋所说的一般,为何不能做一艘巨大轮舵上一颗细小的“螺丝钉”呢,保持着“螺丝钉”那股“钻劲儿”和“挤劲儿”尽心尽责干好本职工作,勤于去帮助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和“雷锋精神”,让阳光、暖风和“雷锋精神”在一年四季里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