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刘宝明:扎根矿山一线的 “技能达人”
发布日期:2023-04-29    点击量:1112   作者:刘志文   来源:
字号:

一身蓝色的工装,一份专注的神情,一声爽朗的笑声,刘宝明这位80后的 “千万吨级矿井电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领办人、“陕西省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就是机运工区的一面旗帜。提起他,大家都会想起他那句铿锵有力的座右铭:“吃苦在前,冲锋在先;不畏艰苦,潜心钻研”。入矿15年,刘宝明凭借着重视创新,敢打敢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和深入细微、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从一名普通的工人一步步地变迁成为班长,检修副区长。在职务变迁的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煤炭事业的热爱与坚持。22.png

情系矿山写春秋,坚定不移

“张家峁与老区不同,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新工,都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刘宝明刚来机运工区担任矿井维修钳工时说的话,当时,同事们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很快成为了同事们的师傅。很多年轻的职工都向他请教问题,工作经验上的优势并没有让他骄傲,反而让他多了一份责任、一份动力。

在矿井生产初期,尤其是联合试运转期间,设备故障率比较高,他认真搜集设备说明书、图纸资料,进一步了解设备性能和原理和故障排查技术,积极和工区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一次次棘手故障都被他及时排除,为公司联合试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宝明逐渐成为了班组的排头兵。从检修班长再到如今的副区长,他不断的追赶超越,用行动践行着坚定不移的矿山情。配图2.png

坚守岗位展忠心,身先士卒

煤海险多,安全为天。作为检修副区长,他深知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刘宝明认识到,“干好+管好”才算更好。员工的认识提高了,再加上自己的模范带头,那就无坚不催。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注重细节,恪尽职守。时刻牢记自己是职工的榜样。日常工作中,他总是将工作始终置于首位,教育班组人员安全无小事,从员工业务技术素质抓起,以技术保安全,以技术促发展。就像他经常教育班组成员那句话“业务不精,安全难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人人都说煤矿苦,他却以苦为荣。对煤矿工人而言,半夜三更下井处理故障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刘宝明却多次无怨无悔离开暖暖的熟睡被窝,到井下抢修机电设备突发故障。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没有怨言,没有丝毫推诿,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种奋力拼搏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机运工区同行的赞许和敬佩。配图3.png

科技创新走在前,与时俱进

多年来,刘宝明坚持创新引领发展,遇到艰难险阻,他总是可以沉下心来,潜心钻研,想出新路子,找到新法子。

随着原煤运输系统的升级改造,原煤产量逐年提高,原煤运输系统时常出现溜煤槽堵塞和频繁磨损等现象,溜煤槽疏通作业和电气焊作业逐渐增多,这无形中给安全生产增加了不少风险。因此,他一方面从每次焊接溜煤槽现场施工出发,保证安全施工;另一方面在现场认真分析研究溜煤槽磨堵塞和磨损原因,最终得出造成溜煤槽堵塞的原因为溜煤槽设计不合理,主要是因为下料方向有“死角”和溜煤槽前篦子太低,频繁磨损原因为大块煤、矸石撞击摩擦溜煤槽所致。于是他大胆建议对原煤运输系统所有溜煤槽进行改造,经改造后,原煤运输系统发生堵塞现象和磨损现象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减少了作业风险,为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来,刘宝明同志主创的压缩空气注油法、托辊更换器、移动式调偏装置、重锤双刮刀清扫器、SEW减速机冷却装置改造、旋转油缸保护装置、原煤仓上原煤分流溜煤槽水平闸板开闭状态指示装置累计创新项目40多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900万元,申报并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认证6项,他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全体职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不断改进作业方法,为工区创新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多年的煤海生涯锻炼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磨砺了他的铮铮铁骨。他的每一个足迹、每一滴汗水、每一份成绩,都忠实的记载了他对人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煤矿工人爱岗敬业、技高一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