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权力姓“公”不姓“私”
发布日期:2023-07-23    点击量:992   作者:党梦宇   来源:
字号:
     “公”,是指一种无私无欲的心态,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不受个人私利的影响。权力是公众的权利,绝非一己之私,因此,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为民所用、服务人民。

 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纵观历年来落马的官员,大部分都与索贿有关,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了很多不正当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两会代表团讨论时曾说过:当今社会,诱惑太多,权力陷阱太多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警醒,权力越大,被各种诱惑“围猎”的可能性越大。公权力本该为民谋利,但一些党员干部将权力当作索贿敛财的“砝码”,把服务当作索贿敛财的“道具”,完全忘记手中权力从何而来、该如何正确行使其根源就是扭曲、异化的权力观。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而不是他们个人的。事事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心灵“缺钙”则人生“易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次反腐的成功,每一位高官的落马,都让人大快人心。如果个人把自己的名望和权力放在第一位,权力越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从廉洁风险隐患、制度漏洞、管理短板等方面发力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主动约束自己的权力,让人民获得幸福。

官不是权的代名词,权亦不是官的专属称谓。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时时校正自己的权力观,唯有恪守本职、知责尽责、谨慎用权、踏实干事,才能在为官从政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