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远眺张家峁矿业公司,小桥流水映碧梢,蝉虫微卧,绿树草阴正是盛花时。近年来,张家峁矿业公司深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煤炭开采的“绿色浓度”不断提升,汇聚出的那抹煤海墨绿,在不断实践中发展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鲜明底色。
绿色铺低,绘就矿山生态画卷
“我们印象中的煤矿都是脏乱差,可来到这里,现代化的煤矿建设、碧水蓝天、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片生机盎然的矿区景象,真是颠覆了我对煤矿的认知,相比而言,我觉得这里更像是个湿地公园。”新入职的林晓晔跟随培训专员参观矿区时感叹道。
走进张家峁矿业公司,蓝天白云、绿树青山映衬着白墙蓝顶栉次鳞比的厂房,里面码放整齐的设备诉说着生产线上的勃勃生机。曾经的荒山沙坡“摇身一变”成了煤海“花果山”,如今的新老风井“一键美颜”成了矿山“后花园”。
多年来,张家峁矿业公司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公司“13369”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以绿色铺底,绘就出一幅矿山高质量发展的优美画卷。
强化制度,筑牢矿山环保底线
生态兴则发展兴。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公司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之路,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与“智能+”生态环保监控系统相结合,全方位助力张家峁矿业公司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制度的执行力度,决定发展的“绿色浓度”。公司按照中省、集团公司及股份公司最新规定,积极制定《张家峁矿业公司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并要求公司各部门、各工区、车间全面修订生态环保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岗位职责,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筑牢生态环保底线。
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坚持“目标、过程”双向考核原则,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格按照“五落实”进行闭环管理,对问题集中、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管理人员从严从重处罚,以“零缝隙”监督体系助力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
多能互补,打造矿山“自然氧吧”
“我们现在二盘区风井场地供热采用以地热清洁能源代替传统供热方式,为非采暖季生产、生活用水提供热源。地热清洁能源是一种新型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以地热水为载体,取出热量,对尾水进行回灌,循环加热,可持续利用。”该公司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说。
公司聚焦资源循环利用、疏矸水排放、矸石回填等方面,推广应用地热能等多能融合能源供给体系,及时更换矿用新能源车辆,推动移动源污染治理。除此之外,矿井疏干水外供榆能集团杨伙盘煤电一体化综合利用,并建立采空区煤矸石充填注浆系统,实现矿井疏矸水零排放和煤矸石百分百自产自消。
用之于自然,更要尊重于自然,回馈于自然。为了更好的保护矿山环境,该公司把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将采煤塌陷区逐渐打造成集职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林采摘为一体的“自然氧吧”式立体生态示范区,截止2023年,公司已累计治理面积17349.8亩,被中绿产业联盟授予“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矿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体现在可知可感的环境提升,背后却是职工们立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张家峁矿业公司将继续按照“11345”生态环保管理模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坚决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不松劲、不懈怠,为构建神府生态屏障,为全体职工、全市人民能享受到绿色低碳的新生活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