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清晨,走进公司,入眼满目清新,到处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办公楼前“筑牢安全防线,深化治本攻坚”的标语格外醒目,一条条安全条幅、一本本安全图册,在矿区各个角落随处可见……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今年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全面部署,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思想引导“入心入脑”
“矿井通风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和安全确认?”在公司井口大厅抽查点,安检员李贵迅正在对入井员工进行提问。
公司坚持以安全高效为目标,按照“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处理挺在事故前面”的原则,组织各工区、中队开展“岗位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历史上的今天”“安全大反思大讨论”等警示教育活动,制作发放风险“告知卡”1615份,让职工结合岗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预判、提醒、警示,使其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让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入眼、入脑、入心。
理念决定意识,培训决定素养。公司还以安全课堂为依托,开展差异化安全培训教育。根据不同岗位实际情况,强化岗位风险管控措施、不安全行为判定、事故案例教育等培训。积极采用现场实操、技术比武、VR智慧培训等方法,增强培训效果。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通过找重点、抓关键,出实招、求实效,让干部员工认清安全形势、鼓足干劲,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增加发展动力。”公司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人说。
隐患排查“至深至严”
“综采一工区2205综采工作面104-105架间侧护板变形,需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生产中及时调整架间间隙,控制侧护板打出距离;机电工区3煤组盘区变电所前门喷雾雾化出水不佳,多喷头堵塞;选煤工区201皮带跑偏严重,生产过程中及时处理。”
7月18日召开的调度会上,安全监察部负责人通报了7月中旬标准化验收及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强化安全排查,敢于暴露现场问题,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让隐患无处遁形。今年以来,公司认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再回头”工作,每月开展1次井上下全系统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实行“步行3公里”要求,用最严要求、最硬措施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做到了有安排、有路线、有清单、有考核,现场进行“拍照写实”,检查结束后召开问题落实会“曝光亮相”,通过双防系统“闭环管理”,并考核检查人员履职情况,确保“一般隐患动态清零,杜绝出现重大隐患”。
截至目前,召开风险专题会7次,研判重点风险151项,组织月度风险隐患大排查7次,查改问题792条;日常排查治理问题隐患累计15135条,隐患整改率达98%。
精细化管理“更细更实”
“电缆、管路吊挂成排成线、设备文明卫生干净整洁、顶帮锚杆横平竖直、材料码放规范有序。”2024年以来,掘进二工区坚持在各类生产环节中严格落实精细化作业,以“三直、两平、两畅通”标准严把工程质量“毫米关”,处处都体现“标准”二字,这也是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的一个缩影。
大功源于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公司结合矿井实际,以质量达标为主线,构建了矿井、区队、班组“三级达标”精细管理体系,扎实抓好标准管理、星级工程创建、季度质量考评“三项考核”,持续推动工程质量由阶段性达标向持久性达标、单项达标向全面达标、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坚强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制,加强现场质量控制,积极打造标准化辅助运输线路、采掘工作面及机房硐室等精品工程,严格执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创建示范区、示范岗,做到全方位动态达标。
截至目前,公司共组织14次静态检查和17次动态复查,共有13个区队和9个头面被考核,整改率达98%,推动了标准化现场规范管理。同时全面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组织系统操作专题培训2次,组织月度自查自评4次,累计查出问题192条,累计上传、更新2008类4786份专业资料,做到了资料现场同步,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