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天地
寒日里的温暖记忆
发布日期:2024-12-11    点击量:290   作者:李红艳   来源:
字号:

在距离冬至尚有一周之时,未曾预料,那远在天堂的父亲,再也无法致电,提醒我冬至勿忘食饺,而冬至,这普普通通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仿若岁月长河中的一座古朴桥梁,紧密衔接着过往与当下,承载着无尽的回忆与款款深情。

儿时的冬至,无疑是一场盛宴。每逢此际,家中的厨房瞬间化作最为热闹的地方。母亲总会早早备妥白菜、萝卜、地皮、豆腐等各类食材,在母亲的辛勤操持下,菜肴被调制得香气四溢。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于我而言可谓一种奢望,在我的记忆里,做饭向来是奶奶和母亲的职责。我所吃的饺子,是母亲先将面擀成一大片,接着用家里的玻璃茶杯摁扣出一个个饺子皮。我总会“顽皮淘气”地也要包饺子,然而却怎么也包不出母亲那般精巧的饺子,不是馅多得撑破了皮,便是形状怪异得令人忍俊不禁。奶奶则在一旁笑着说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当我询问冬至究竟为何,在院子里劳作的爷爷会讲,冬至乃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逐渐变长,日子也会越发光明。

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翻涌,饺子们犹如一群欢快的小白鹅纷纷踊跃入水。未几,饺子便冒着诱人香气煮熟了。由于我家人口众多,饺子都吃酸汤的,一碗饺子也就十二三个,再满饺子汤。爷爷和父亲会坐在窑洞里的八仙桌旁,静候饺子碗端上桌,而我和弟弟还有奶奶则是端起一碗饺子,倒点醋,撒些盐,再来一勺油泼辣子,端着碗坐在炕沿或者小板凳上“大快朵颐”,母亲总是等我们吃饱了,她才动筷。

长大后,冬至更多地与思念紧密相依。参加工作到了韩城矿务局,每临冬至,饺子成为了心中最为柔软的惦念。每这一天,单位的职工食堂也会供应饺子,但品尝起来总感觉缺失了家的味道。我会在电话里跟母亲念叨着对她包的饺子的思念,母亲则会在电话那头叮嘱我多加衣裳,切莫受寒。那些冬至的夜晚,我常常仰望窗外的明月,思念着家人,猜想着他们是否也在享用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念着家中那熟悉的温暖灯光和父母那慈祥的面容。

2008 年以后,我前往离家更为遥远的地方工作,不过通讯愈加发达了,每年冬至前夕,父亲就会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家族群等提醒我们冬至将至,要吃饺子、要增添衣物。然而繁忙的工作使我无暇顾及这个节日,早已将冬至这个节日从意识中淡化,常常只是在街边的小店随意买份饺子敷衍了事。然而,即便如此简单的动作,依然会在心底泛起一丝细微的波澜。有一年冬至,我下班后又去上瑜伽课,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拖着疲惫至极的身躯往回走。走在回家的路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父亲和母亲问我是否还未吃晚饭,我问道你们怎会知晓?父亲说:“看你朋友圈说刚下课。”父亲说道今日冬至,你看看超市是否营业,切记要吃饺子。

如今,岁月匆匆流逝,冬至依旧年年到来。没有父亲的叮嘱,但是我会如同母亲当年那般,用心筹备食材,与家人一同包饺子。当一家人围坐一团,品尝着自己亲手包制的饺子,心中充满了幸福与满足。冬至,这个古老的节日,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承载着我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与眷恋,也蕴含着生活中的百般滋味。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它宛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炽烈火焰,在岁月的长河中燃烧,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让我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无论走到何处,都绝不会忘却那些与爱和亲情相伴的美好时光。